?
導讀:今年4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22萬億元,增長16.2%。其中,出口1.24萬億元,增長14.3%;進口9791億元,增長18.6%;貿易順差2623億元,擴大0.6%。
  海關總署5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22萬億元,增長16.2%。其中,出口1.24萬億元,增長14.3%;進口9791億元,增長18.6%;貿易順差2623億元,擴大0.6%。
  專家認為,4月份進出口報關數據均不及預期,而貿易順差則超預期增長,保持了良好的走勢。
  在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看來,進出口的走弱主要在于,美國經濟的季節(jié)性調整導致出口走弱,而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弱等導致進口大幅低于預期。

  進出口不及預期
  4月份,進出口增速雙雙放緩。進出口同比增速較3月份下降8%,其中,出口較3月份下降8%,進口較3月份下降7.7%。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表示,4月份出口同比雖然較上月回落,但仍與一季度總體增速大體持平,出口復蘇的趨勢繼續(xù)得到確認。從國別數據看,出口增速中對美國(+11.7%)和日本(+13.3%)均高于整體增速,印證發(fā)達國家經濟復蘇帶動出口的邏輯,將對我國出口形成較持續(xù)的支撐。
  鄧海清認為,美國4月份經濟出現一定幅度的季節(jié)性調整,比如4月份美國PMI為54.8%,大幅低于3月份的57.2%,美國CPI也出現了去年7月份以來的首次回落,降低了0.3個百分點。因此,盡管美國經濟出現回落,但是主要原因在于季節(jié)性調整。另外,美國從2016年7月以來經濟復蘇的速度較快,4月份出現一定的調整是正常的,所以,4月份出口的走弱可能只是短期的現象。此外,日歐經濟的復蘇好轉也同樣會支撐之后中國出口的向好。
  而對于進口增速回落,中信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這與此前4月份官方制造業(yè)PMI低于預期、非制造業(yè)PMI較前值下降的相關表現一致,顯示國內經濟雖然持續(xù)處于擴張階段,但增速有所放緩。
  鄧海清認為,4月份以來大宗商品見頂回落的價格因素以及地產投資本身會使得經濟出現一定的調整,共同導致了4月份進口清關的走弱。
  貿易順差繼續(xù)擴大
  4月份,貿易順差較3月份大幅增長59.6%。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劉亞欣表示,這主要反映了貿易順差季節(jié)性回升和進口環(huán)比偏弱的共同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也意味著貿易順差受壓縮的壓力下降。
  鄧海清認為,可能的原因在于進口較出口有更大幅度的回落。簡要分析2014年以來的貿易差額,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2014年至2015年,進口震蕩下行以及出口維持在高位,使得貿易順差處于高位;二是2016年,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經濟企穩(wěn)等因素推高了進口,再疊加出口的走弱,使得貿易出現下臺階的情況;三是2017年以來,歐美經濟復蘇局勢的明朗使得出口走好,但中國由于價格因素、房地產調控等導致進口走弱,使得貿易順差較大幅度回升。
  進出口回暖向好的基本面不變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7年春季)》認為,2017年中國外貿發(fā)展面臨的環(huán)境有望略好于過去兩年,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中國外貿發(fā)展的挑戰(zhàn)和壓力突出體現在:一是外部需求回升的基礎并不穩(wěn)固;二是新一輪產業(yè)競爭更加激烈;三是貿易摩擦的影響進一步凸顯。同時也要看到,中國外貿發(fā)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進出口企業(yè)參與國際競爭具備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條件,外貿競爭新優(yōu)勢正在逐步形成,外貿發(fā)展新動能正在不斷積聚,外貿發(fā)展的制度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
  “隨著美國經濟季節(jié)性調整因素的減弱以及歐日經濟的不斷走強,出口數據大概率將會再次走好,貿易差額大概率會持續(xù)地走好。”鄧海清說。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全球經濟整體復蘇,美國公布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減稅方案提振市場信心,近期歐元區(qū)PMI創(chuàng)6年來高位;法國大選馬克龍獲勝,歐洲黑天鵝事件事件和貿易保護主義對國際市場回暖的負面影響預期減弱;廣交會成交額上漲6.9%,出口先導指數上升至40.7%,中國航運景氣指數和信心指數均有所上升,預示出口回暖有一定可持續(xù)性,二季度出口增長態(tài)勢有望保持。
  對于進口走勢,劉學智預計,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漲幅或收窄,價格對進口增速的抬升作用將減弱。二季度之后企業(yè)補庫存周期逐漸接近尾聲,對進口報關需求不會持續(xù)走強,主要進口產品的進口量難以持續(xù)大幅增長,預計未來進口增速可能下降至個位數。
?